媒体聚焦 | 逐梦“未来之城”,这是雄安建设者的故事

2024-07-09 

高速路进出口附近的红色雄安门,车辆往来穿梭,南来北往的人们,在这里寻找着机会;高铁雄安站大厅里,旅客进进出出,一座千年轮以千年为刻度,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脉搏。

图片

这是雄安新区雄安门(3月30日摄)。本组图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牟宇 摄

雄安新区设立7年多来,从无到有、从蓝图到实景,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,堪称奇迹。奇迹背后,饱含着无数雄安建设者的汗水。他们在这座“未来之城”逐梦,讲述着“雄安故事”。

故事1:工作地是个“大学堂”

“当时我站在‘雄安第一标’——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,车辆穿梭,夜晚灯火通明,周边是一片玉米地。我强烈感受到,这里将开启一个新时代。”回忆起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之初的建设场景,田景林记忆犹新。那时他还无法设想,自己将亲手操盘启动区一个重点项目。

图片

这是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(4月23日摄)。

2017年,刚从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田景林在一家咨询单位工作,有幸参与了雄安新区一个项目建设。其后,从借调到中国雄安集团,到正式入职,再到成长为集团业务骨干,田景林7年换了8个岗位,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促使他不断转换角色。如今,33岁的田景林已成长为雄安雄商发展公司工程总监、金融岛发展公司总经理。

田景林说,作为工科生,看到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和火热的建设场景就会心动。新区设立之初,人才紧缺,只懂一方面专业知识很难“玩转”,集团经常组织“夜校”讲堂,由不同专业出身的员工分享专业知识。集团“一线行”活动,则把大家拉到工地去实践,房屋建筑、市政道路、生态治理、水利防洪等项目都囊括其中。这让给排水专业出身的他,掌握了多领域专业知识。

白天工作、夜晚学习,高强度、快节奏的工作,逼着人成长。“在雄安,不进则退的感觉特别强烈,靠单一专业包打天下、靠资历吃老本,很难长久。”田景林说。

金融岛是启动区又一个大体量标志性项目。操盘这样的项目,田景林对自己的要求是“不容有失”,项目要充分汲取以往经验教训。“新区不少项目操盘手是90后,这在成熟城市基本不太可能。”田景林说。

故事2:细节决定质量

头戴安全帽、身穿蓝马甲,杨越每天按时到大河片区市政道路及管廊项目建设工地。作为项目负责人,他的心始终不敢放松:“汛期来了,既要确保施工质量,还要抓好防汛和安全生产。”

图片

雄安新区大河片区市政道路及管廊项目建设现场(6月26日摄)。

2019年从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杨越入职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。从“职场小白”到项目负责人,8本厚厚的施工日志,记录着点点滴滴:“大河二标生产调度会”“管廊肥槽回填”“精准落实、严控验收细节”……

在工程推进中,杨越会把工作要点写进日志,比如有多少工人进场,安全隐患是否已整改,工程细节是否符合要求。“雄安质量要体现在每一个施工细节中,要始终带着信念和责任感去工作。”杨越说。

“做事要争取一次成型、一步到位、一次成优”……厚厚的施工日志,也记录了杨越对人生的思考。短短5年,从做好一亩三分地的事,到统筹整个片区一盘棋,杨越身份在转变,不变的是做事的态度。

故事3:为外地来客细说雄安

50岁的吴春玉,是中国雄安集团交通公司一位出租车司机。虽然是辽宁人,老吴却堪称雄安“活地图”。

干过销售、做过医药、跑过物流、倒过煤炭……老吴的人生履历可谓丰富。总是在追寻人生“新风景”的老吴,在雄安新区宣布设立后第4天就来到新区。“我想来见识一座新城。”老吴说。

老吴曾在雄安新区一个文化创业园区工作。闲暇时,他喜欢到处溜达,探访了新区不少地方。去年5月,中国雄安集团交通公司招聘首批出租车司机,老吴报名入职。“我是个话痨,也算了解雄安,这份工作正好给了我向外地人介绍新区的好机会。”

有游客来追寻雄安之美。郁郁葱葱的千年秀林,风景如画的白洋淀,还有郊野公园、燕南堤公园……游客总是问哪里景美值得去?老吴会详细推荐旅游线路,还告诉他们新区有旅游大巴、免费公交,可以畅游雄安新地标。

有考察者来体验雄安之新。去年10月,老吴在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接到两位中年人。“可以带我们逛一逛雄安新建片区吗?”听到客人的要求,老吴迅速规划出一条“打卡”路线,车览了容东片区、启动区、昝岗片区,最后到达雄安站。一路边看边讲解,客人非常满意。

一年来,老吴服务的外地乘客数也数不清,他们中有搞调研的学者,有前来找工作的大学生,有来跑“雄马”的运动健儿,还有前往各项目部的工人师傅……老吴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雄安日新月异的变化,解答乘客关于雄安的一些疑问,他觉得这是作为一个“新雄安人”的责任。

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奥威东路100号雄安市民服务中心A5
Copyright © 2018-2021 by www.chinaxiongan.cn all rights reserved